
中考体育篮球运球绕杆技巧和训练方法
中考体育篮球运球绕杆技巧和训练方法如下:场地布置:场地在篮球场内或者平整的塑胶场地上。长20米,宽7米。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,共设5排,每排2根,各排标志杆之间相距3米,同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,距同侧边线3米。起点线中间1米处为出发区域。体育老师按上图的场地布置,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标准的考试场地中进行练习和测试,提前适应和模拟。考试操作规范:考生听到报号后,持球站立在起(终)点线的出发位置,并做好出发准备。发令后,考生两脚方可移动,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。运球过程中,若考生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,但球未出测袜袭升试场地,考生可自行捡回,在对球失去控制处继告老续运球,计时不停表。考生与球均返回起(终)点线,方可停表。每人测试两次,记录较好成绩测试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,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(秒),小数点后第2位数非“0”时进1。考生考试时犯规,当次成绩无效,两次考试均犯规无成绩者,只可增加一次机会:仍然犯规者,该项成绩计0分
中考体育篮球绕杆技巧
1. 身体姿势:在运球时,应保持身体姿态正确,两脚自然开立,膝盖微弯,身体略微前倾,头部抬起,目光平视前方。非运球手臂应屈肘平举,用以保护球。脚步与手臂的动作应根据运球速度和高度进行适当调整。2. 手臂动作:运球时,手指应张开,使用手指尖和指根以上的部位以及手掌外缘触球,掌心不接触球体。低运球时,主要以手腕为轴心,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;高运球时,则以肘关节为轴心,使用前臂和手腕、手指的力量。在不同类型的高运球动作中,如体侧或侧后的提拉式高运球,应主要使用肩关节,结合上臂、前臂、手腕和手指的力量。3. 拍按球技巧:在拍按球时,手应随球上下移动,确保控制球的时间尽可能长,这有利于保护球并便于根据场上的情况调整动作。4. 练习方法:运球是绕杆技巧的基础。若想熟练完成过杆动作,必须先掌握协调的运球能力。遵循上述动作要领进行练习,从原地练习开始,逐渐过渡到走动、跑动运球,最后进行绕杆运球练习。建议起初每天原地练习左右手运球各100次,以培养协调性
篮球绕杆运球训练方法
篮球绕杆运球训练方法如下:整个运球绕杆过程分为:准备姿势、起跑动作、运球转身、终点冲刺几个阶段。(一)、准备姿势:1、右脚前、左脚后,右脚脚尖离出发线空一脚的位置。2、屈膝降低重心,重心在右腿上,左脚脚跟稍抬起,随时准备蹬地启动出发。3、右手在球上,左手在侧面护球,球不可越线,两臂自然弯曲。(二)、起跑动作:出发线到第一组标志杆距离5米,要求四步两次运球后右脚准确达到杆侧或稍稍超越标志杆。1、集中注意力听发令哨响,快速蹬地出发。2、第一次运球和左脚第一步--脚和球同时落地,反应快,不犯规。3、第一次球的落点在离出发线1米左右,第二次运球尽量靠近第一组标志杆。4、第4步时脚的落点在第一排标志杆的正侧面或稍超越标志杆,右脚离标志杆底座40cm以内,脚尖内扣,第四步时右脚踩在标志杆的正侧面或稍超越,脚尖内扣。(三)、运球转身时:1、转身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帮助返程绕杆的快速启动和衔接。要求4步2次运球完成转身
篮球绕杆的技巧
篮球绕杆的技巧如下:1、准备姿势右手持球做好准备姿势,双脚分开,左脚前、右脚后。考试开始以右脚蹬地出发,手拍球的后上方,把球往前推能拍得更远。同时要注意控制第一次球的**落点在离出发线2米左右,球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肩部。2、绕杆阶段开始运球后需要注意降低重心,拍球的时候尽量往前推,搭配自己的步伐控制推力。绕杆时,讲究“求稳不求快”,可以尽量提高速度但要保证球不脱手。每组标杆的转向角度较大,我们在绕杆奔跑的时候可以运用“S”形绕杆折返跑的技巧,肩膀尽量贴杆运球。3、冲刺阶段从倒数第二个标志杆开始冲刺,扩大步幅,加大点对球的推力,过最后一杆后用2次运球到达终点。特别注意过终点线后需要再运一次球,这时候对球的推力也不能过大,否则会被判定终点时人球分离,即考生失去对球的控制。蓝球项目历史: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·奈史密斯发明的。当时,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
中考篮球绕杆场地标准是怎样的?
中考篮球绕杆场地标准是考试场地长20米,宽7米。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,共设5排,每排2根;各排标志杆之间相距3米,同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,距同侧边线3米。中考篮球特点考生持球站立在起(终)点线后,发令员发令后,考生两脚方可移动,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。运球过程中,若考生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,但球未出测试场地,考生可自行捡回,在对球失去控制处继续运球,计时不停表。每名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,最终成绩为两次较次成绩中较好的一次;两次考试均犯规无成绩者,只可再增加一次机会。篮球绕杆运球占20分值,该项目考察学生的篮球运球技巧。这个项目成绩相对稳定,很少会出现零分现象,但是由于时间要求较高,想要取得满分也是特别困难的。
新颖的分析结论,非常的引人入胜。
透彻的立场文章,发人深省啊。
复杂的主题和立场逻辑,非常的实用!
深刻的思路文章,让人印象深刻。
深刻的分析逻辑,值得推荐。
实用的立场逻辑,非常的实用。